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题1解析本题考查对幼儿精细动作能力的理解。幼儿的精细动作指幼儿凭借手及手指的小肌肉群完成的动作。选项中扣纽扣、使用剪刀、系鞋带都会发展幼儿的手的精细动作,而双手接球能够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使儿童动作协调、灵敏。故正确答案为C2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遗传素质是儿童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条件,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和可能性。题干中,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同卵双胞胎的智商测试分数很接近,说明环境对智商的影响较小,而遗传对智商的影响较大。故正确答案为C3解析本题考查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3—6岁的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个阶段出现象征性符号,思维特点表现为具体形象性、泛灵论、自我中心、思维不可逆、思维不守恒等特点。题干中,亮亮说“盘子受伤了,它难过得哭了”,说明亮亮把盘子看成了活生生的人。这是泛灵论的表现,即幼儿往往把动物或一些物体当人看待,认为它们都是有生命的,以自己的行动经验和思想感情赋予小动物或玩具,和它们说话,把它们当作好朋友。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泛灵论的特点,即将人类的特征赋予无生命的物体。前运算阶段的儿童会认为任何物体都是有生命的。B项正确。A项:自我中心是前运算阶段儿童的特征。所谓自我中心,就是指儿童往往只注意主观的观点,不能向客观事物集中,只能考虑自己的观点,无法接受别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协调。但题干并未体现出这点。C项: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活动表现的关系单一,不能进行可逆运算。但题干并未体现出这点。D项: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还没有“守恒”能力或没有形成“守恒”的概念,思维缺乏观念的传递性。儿童观察事物时往往只注意表面的显著的特征,倾向于注意事物的静止状态。题干并未体现出这点。故正确答案为B4解析本题考查依恋关系。依恋关系,是指儿童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安全的依恋关系建立后,父母离开,儿童会出现不安、焦虑等情绪。在幼儿初入园时,幼儿第一次离开父母,从家庭环境进入学校环境,会出现分离焦虑,有哭闹、不安等不愉快的情绪,这是依恋关系受到障碍的表现。属于回避型状态。婴幼儿与某个人产生亲密的情感联结后,又要与之分离时,表现出伤心、痛苦,拒绝分离。分离焦虑是婴幼儿焦虑症的一种类型,多发病于学龄前期。约翰·鲍尔比通过观察把婴儿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反抗阶段——号啕大哭,又踢又闹;失望阶段——仍然哭泣,但断断续续,吵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家人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C项正确。A项:回避型依恋的儿童,母亲(依恋对象)在场或不在场对其影响不大。母亲离开时,他们并无特别紧张或忧虑的表现。母亲回来了,他们往往也不予理会,有时也会欢迎母亲的到来,但只是暂时的,接近一下又走开了。这类儿童被称为“无依恋的儿童”。属于回避型状态。B项:具有抗拒性格的儿童在母亲要离开之前,总显得很警惕,有点大惊小怪。如果母亲要离开他,他就会表现极度的反抗,但是与母亲在一起时,又无法把母亲作为他安全探究的基地。这类儿童见到母亲回来时就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接触,甚至还有点发怒的样子。D项:黏液质的人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故正确答案为C5解析本题考查幼儿思维的发展——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能力的发展水平也说明了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婴幼儿思维往往先借助于感知和动作,然后借助于具体形象,最后过渡到借助于概念、抽象符号等因素。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口头数数—给物说数—按数取物—掌握数概念。幼儿摆脱了借助于感知和动作,通过思考,口头计算出积木数量,这说明幼儿进入了数的概念阶段,抽象思维开始发展。D项正确。A、B、C三项:幼儿通过用眼睛看和动手数计数得到积木的数量。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6解析本题考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指南》规定,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