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初中三年,我们以理想为经,行动为纬,共同编织了属于我们的一段时光,一段经历,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时光在继续,足迹在延伸。同学们,拿起笔,继续书写吧!一(25分)1.参加“亲近传统文化”主题班会,请你准备发言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jīng()和精华所在,承载着民族记忆和民族精神。传统文化教育如何推陈出新?从春晚上广受欢迎的《八段锦》节目,到形式多样的非遗文化体验、博物馆数字展览(),越来越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从民间走上舞台,从线下走到线上甲融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各类文化载体中。用乙的方法,用丙的步骤,引导青少年在了解中亲近传统文化,在亲近中热爱传统文化,丁,在弘扬中勇担复兴使命。(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结jīng______展览______(2)在文段中甲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标点:______(3)在文段中乙、丙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成语,恰当的一项是()A.润物无声循序渐进B.耐人寻味周而复始C.诲人不倦相得益彰D.相辅相成纷至沓来(4)在文段中丁处横线上加一句话,使发言稿更连贯、流畅。【答案】(1)①.晶②.lǎn(2)逗号(或,)(3)A(4)示例:在热爱中提升自身素养。【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1)jīng——晶,结晶:物质从液态或气态形成晶体。晶体。比喻珍贵的成果:(2)展览:zhǎnlǎn,陈列出来供人观看。【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根据“从线下走到线上甲融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各类文化载体中”语境可知,此处属于句中停顿,应使用逗号。【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润物无声:指有大胸怀者,做了贡献而不张扬,默默奉献。耐人寻味:其中的意味经得起人们反复地体会、琢磨。形容意味深长。诲人不倦:耐心地、不厌倦地教导别人。相辅相成:两件事物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缺一不可。空一,根据“用乙的方法”语境可知,此处指引导青少年在了解中亲近传统文化的方法,应使用“润物无声”。循序渐进: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指学习或工作)。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一圈一圈地运转。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空二,根据“用丙的步骤”语境可知,此处指引导青少年在了解中亲近传统文化的步骤,应使用“循序渐进”。故选A。【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补写。根据空处前文“在亲近中热爱传统文化”和后文“在弘扬中勇担复兴使命”可知,形式上,应使用“在……中+两字动词+四字偏正短语”;内容上,写出如何喜爱、学习或接触等。示例:在学习中感受非凡魅力。2.参加校园古诗文大会,请你接受挑战。(1)【连连看】请从下面屏幕上出现的15个汉字中,选取10个字,组成《论语》中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接龙】用古诗词原句填空。征蓬出汉塞,①__________。→天街小雨润如酥,②__________。→无可奈何花落去,③__________。(请分别用王维《使至塞上》、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和晏殊《浣溪沙》中的句子填空)(3)【飞花令】用含“月”的古诗词名句填空。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诗题画】根据下图画面的意境,题上合适的两句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有朋自远方来②.不亦乐乎③.归雁入胡天④.草色遥看近却无⑤.似曾相识燕归来⑥.明月几时有/月有阴晴圆缺⑦.我寄愁心与明月⑧.孤帆远影碧空尽⑨.唯见长江天际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1)——(3)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雁、遥、燕、缺”等字的正确书写。(4)认真观察画面,近处是一些突兀的石块和稀疏的草木,远处广阔的江面上有一艘帆船向远方驶去。整幅画面给人的感受是静谧的,可能是送别的场景,可能是游子思乡,亦或是在江面上乘船远行,也可能是乘风破浪不畏艰险的。据此选择合适的诗句即可。示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