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部分接下来,我们将打开一扇新的科学大门,去探索化学世界的奥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Li-7C-12O-16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1-8题每题1分,9-14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制作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黑陶烧制B.土族刺绣C.河湟剪纸D.藏毯编织【答案】A【解析】【详解】A、黑陶烧制,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B、土族刺绣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河湟剪纸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藏毯编织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2.把下列少量厨房调味品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A.食盐B.香油C.蔗糖D.白醋【答案】B【解析】【详解】A、食盐是氯化钠,易溶于水,能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B、香油属于油脂,不溶于水,不能得到溶液,符合题意;C、蔗糖易溶于水,能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D、白醋易溶于水,能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故选B。3.湿衣服晾干,从微观角度解释正确的是A.分子的体积变大B.分子分解成原子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消失【答案】C【解析】【详解】A、湿衣服晾干的过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分子间间隔变大,但分子本身的体积是不会变的,故A错误;B、湿衣服晾干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所以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不会分解成原子,故B错误;C、湿衣服晾干,是因为水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空气中去的结果,故C正确;D、湿衣服晾干的过程,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而不是消失,故D错误;故选C。【点睛】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质量、体积、大小等),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大小;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4.下列微粒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A.2HB.HeC.D.【答案】A【解析】【详解】A、2H表示两个氢原子,符合题意;B、He表示氦元素、1个氦原子,不符合题意;C、H2O表示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一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D、表示两个氢分子,不符合题意;故选A。5.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发现和合成量子点的三位科学家。量子点组成中常含镉等元素。右图是镉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则有关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镉原子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B.镉元素符号为CdC.镉原子的质子数为48D.镉属于非金属元素【答案】D【解析】【详解】A、镉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该选项说法正确;B、镉元素符号为Cd,该选项说法正确;C、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右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原子的质子数,则镉的质子数为48,该选项说法正确;D、镉为“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6.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图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B.生成物中共有3种单质C.该反应的反应物是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答案】D【解析】【详解】A、由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发生了改变,反应前是2个,反应后是3个,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均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属于单质,故生成物中共有两种单质,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H2O,不符合题意;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符合题意。故选D。7.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ABCD实验方案实验目的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探究的部分收集氧气并验满比较铁、银金属活动性性质A.AB.BC.CD.D【答案】C【解析】【详解】A、第一个试管中的铁钉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生锈;第二个试管中的铁钉只与水接触,不生锈;第三个试管中的铁钉只与氧气接触,不生锈,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故A能达到实验目的;B、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故B能达到实验目的;C、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