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Cl-35.5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1.5分,共18分)1.我国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CO2的相对“零排放”。下列做法与此相违背的是A.随手关灯B.严禁乱砍滥伐森林C.“低碳”出行D.露天焚烧垃圾【答案】D【解析】【详解】A、随手关灯,可降低碳排放;B、严禁乱砍滥伐森林,可降低碳排放;C、“低碳”出行,可降低碳排放;D、露天焚烧垃圾,会加大二氧化碳排放;故选:D。2.物质世界,千变万化。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B.水的电解C.燃料燃烧D.粮食酿酒【答案】A【解析】【详解】A、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B、水的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C、燃料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D、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故选A。3.小平故里——广安,物产丰富,许多美食成为当地的名片。下列美食中富含维生素的是A.广安盐皮蛋B.邻水脐橙C.武胜渣渣鱼D.岳池米粉【答案】B【解析】【详解】A、广安盐皮蛋富含蛋白质,故A不符合题意;B、邻水脐橙富含维生素,故B符合题意;C、武胜渣渣鱼富含蛋白质,故C不符合题意;D、岳池米粉富含淀粉,属于糖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4.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方案正确的是A.①——给液体加热B.②——配制氯化钠溶液C.③——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④——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答案】D【解析】【详解】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用外焰加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中上部,用手拿试管夹的长柄,试管口斜向上,与水平方向大约成45°夹角,故A实验操作错误;B、量筒是用来量取液体的体积的,不能用作反应容器,所以配制氯化钠溶液时,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故B实验操作错误;C、由于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然消耗了氧气,但是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C实验方案错误;D、根据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能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不能燃烧,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没有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该装置可用于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故D实验方案正确;故选D。5.从宏观、微观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化学特有的“科学思维”之一。下列从微角度对宏观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石油气压入钢瓶液化——分子间的间隔减小B.端午粽飘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夏天汽车轮胎炸裂——分子种类发生改变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答案】C【解析】【详解】A、把液化气压缩进钢瓶,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合理;B、端午时节粽飘香,是因为粽子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粽香,故选项解释合理;C、夏天汽车轮胎爆炸,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分子之间的间距增大,故选项解释不合理;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合理。故选C。6.食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剂,其主要成分乙酸的结构模型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B.乙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C.乙酸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D.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答案】C【解析】【详解】A.根据图示分析,乙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正确;B.乙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6:1;正确;C.乙酸是由分子构成的,一个乙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错误;D.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2)=6:1:8,可见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正确;故选:C。7.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有关安全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遇到室内起火,立即打开门窗通风B.家中发现天然...